8 月 29 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通過修訂《出口管理條例》,正式將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SK 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以及英特爾半導體(大連)有限公司從 “經驗證最終用戶”(VEU)授權名單中移除。這一決定意味著,120 天后(即 2025 年 12 月底),這些企業向中國工廠進口美國半導體設備時,須為每一筆交易單獨申請許可證,且美國明確表示不會批準任何用于擴產或技術升級的請求,此舉被廣泛視為美國對華科技遏制戰略的又一次升級。
VEU 機制原本是美國為可信賴的低風險外資企業設立的 “快速通道”,獲得該資格的企業能夠無需額外申請許可即進口受管制的技術和設備。三星西安工廠是全球最大的 NAND 閃存生產基地之一,生產了三星全球 42% 的 NAND 閃存;SK 海力士無錫工廠則承擔了該公司近一半的 DRAM 芯片產能;英特爾大連工廠(現已歸屬 SK 海力士)也曾是重要的閃存制造基地。這三家企業的中國工廠對全球存儲芯片供應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一政策的推出并非毫無征兆。自 2022 年 10 月美國出臺對華先進制程設備的出口禁令以來,三星與 SK 海力士一直在游說美國政府并先后取得了臨時豁免和 “無限期授權”。而此次撤銷行動,據美國商務部解釋,意在堵住所謂 “讓外國生產商受益卻未使美國對等獲利” 的監管漏洞。
8 月 30 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回應,中方注意到有關情況。半導體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格局,這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美方此舉系出于一己之私,將出口管制工具化,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產生重要不利影響,中方對此表示反對。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中方也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企業正當權益。
受到影響的三星和 SK 海力士迅速作出回應。三星表示正 “密切關注事態”,而 SK 海力士則承諾 “將與美韓政府保持溝通以最小化業務沖擊”。韓國政府也出面強調,其在華工廠的穩定運營 “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中國設廠的臺積電卻并未被列入本次撤銷名單,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其產品集中在成熟制程,或與其追加對美投資有關 。早在今年 6 月,美媒就傳出美國商務部考慮撤銷韓企在華豁免的可能性,但為防止兩國貿易談判破裂,當時白宮官員表示,美國 “只是在打基礎”。如今靴子落地,美國政府希望通過這一舉措加大這些半導體巨頭在華運營的難度,但這一行為也可能會使美國和韓國之間正在進行的貿易討論復雜化,諸多分析師表示難以判斷促成這一最新舉措的具體原因 。